logo
活动通知
槐图展览 | 感受徐悲鸿笔下的民族大义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9日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Hi,欢迎来到槐荫区图书馆


如今世人谈及徐悲鸿,往往会联想到他所画的奔马,矫健飒爽的造型姿态,“一洗凡马万古空”的气势。实际上,徐悲鸿一生所作画涉及广泛,在人物、花鸟、山水等题材领域中均留下重要的名作。《卖花女郎》与《占尽风情向小园》即是徐悲鸿早期人物画中较有代表性的两幅。

徐悲鸿  卖花女郎

《卖花女郎》作于1938年春日重庆,画不以背景铺陈,仅作身姿高挑背影女郎。画家捕捉女郎卖花瞬间描写,人物着深衣、白裤、兰鞋,右臂挎篮,左手执花,身左微倾,头颈随身左转,头发前端略挽作型, 余者红绳束之。

徐悲鸿  占尽风情向小园

《占尽风情向小园》是徐悲鸿1932年绘制,表现的是北宋林和靖《山园小梅》诗意,是画家绘画生涯早期中所作的一幅古代诗意仕女画。围绕于《山园小梅》诗意的表达,画面的构图、人物与环境处理由此进行展开。
 

清秀的古装仕女立于树下

纵幅的画面之上,占据大部的为一颗苍虬挺劲的梅树,纵横交错的枝干,梅花有已开放,有的仍含苞,一面目清秀的古装仕女立于树下,伸手正欲折枝梅花。围栏及地面也被细致刻画描绘。这一场景式的画作,既有徐悲鸿在花鸟画(梅花)方面的造诣,也包含其在人物画(古装仕女)的功力,通过诗意化的意匠营造组合表现,诗句与画意相互呼应,非常难得。
  回首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世人多知徐悲鸿的历史功绩在于中国画创作中推崇西画追求严谨的科学写实,却很少意识到这是一个历史探索的动态过程,绘于1932年的《占尽风情向小园》与绘于1938年的《卖花女郎》,无疑可以引发我们思考徐悲鸿当年努力尝试中西融合的更为真实的历史情形。
据吴作人先生的《徐悲鸿先生生平》记载:
在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二年之间,徐先生历次筹赈画展所得都全部捐献,总额将近十万美金。
另外,在卖画筹款的同时,徐悲鸿还与甘地、泰戈尔及数不清的海外爱国侨胞、国际友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团结了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方面尽自己的一份力。
除了这些出于自身能力的尝试外,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徐悲鸿也深知中华民族若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需要不断地有优秀的人才涌现。越是艰难时期,越要发展教育。

画家徐悲鸿,戴泽

抗战期间,他坚守教育家的本色,一直不断地尽己所能培养人才、扶持新人。作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徐悲鸿,抗战期间他培养出戴泽、康寿山、卢开祥等一批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艺术大师。
教学中,他为了鼓励学生,凡在课堂上写出、画出好的作品,他就以自己的作品换取作为奖励。当家境贫困的学生无钱买颜料等学习用具,他就自己掏钱来买送给学生。
当然,在教学中徐悲鸿先生传授给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还是爱国主义情操和铮铮铁骨。《国殇》《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壮士》,即是他教学的教具,也是燃起学生们誓死保卫家园爱国烈焰的火种。

负伤之狮,徐悲鸿

“二十七年岁始,国难孔亟,时与麟若先生同客重庆……”这是1938徐悲鸿先生在他的巨作《负伤之狮》中的题字。图中之狮虽已羸弱消瘦尽现筋骨,然其并非低眉俯首绝望投降,而是仍怒视后方之仇敌,蓄势待发

奔马图,徐悲鸿,76cmx130cm


 1941年的《奔马图》,徐悲鸿用洗练传神的水墨、排山倒海的气势,展示了骏马志在千里、拼搏疆场的风骨。画中他题词: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企于望之。悲鸿时客槟城。

愚公移山,徐悲鸿,油画版


当时,徐悲鸿受诗人泰戈尔的邀请赴印度举办展览和讲学。客居在异国他乡,面对巍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徐悲鸿经过精心构思、寻找多个人体模特写生,历经数月最终创作这两幅巨作。 正是要通过此画,徐悲鸿将“愚公”那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与终将必胜之信念传达给全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正在为正义与和平战斗的人们。
除了在精神上以自己的方式鼓励国民,徐悲鸿也以自己的切身努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抗战时期,徐悲鸿曾多次出国卖画,对于这一行为,他曾在给自己孩子的信中写道:伯阳、丽丽两爱儿同鉴:我国为要尽到我个人对于国家之义务,所以想去洋卖画,捐与国家。行未到半路(香港)便遭封锁,幸能安全出国……我虽在外,工作不懈,身体不好亦不坏,可勿念。为了给前线的战士筹款,徐悲鸿曾多次赴当时经济较发达、仍未染战火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销义卖书画,“将自己所能贡献国家,尽国民的义务”。

珍妮小姐

2005年,徐悲鸿的《珍妮小姐》保利国际拍卖公司的秋季拍卖会上以2200万元成交,这幅作品完成于1939年,创作的初衷也是筹款的作品之一。
当时比利时驻新加坡副领事勃兰嘉邀请徐悲鸿为其广东籍女友珍妮画一幅肖像画。为了能给前线多筹得一些善款,徐悲鸿爽快地答应此事,并本着艺术家的操守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
这幅作品获得勃兰嘉的大加赞赏,最终作品被他以四万新币的价格收走——这在当时的新加坡是单幅绘画的最高价格。

鹰,徐悲鸿,1936

八年抗战,徐悲鸿先生不待扬鞭自奋蹄, 始终如战马般勇赴疆场、冲锋在前。中国古代画家那种不问国是归隐纵情于山水间的做派与闲情,在他身上绝无半点踪影,爱国主义已融入其血脉,成为其人生最高追求。




分享到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