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小知识
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和十二届三中全会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不失时机地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由此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党员。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探索、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经历了试错、矫正和不断坚持与发展的探索过程。在今天,如何理性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历史、现实国情,坚定走自己的道路,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既要认清历史,又要清醒现实,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未来。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联结历史、把握现实、沟通未来的必经之路,我们既不能走邪路,也不能走老路,只能走自己的路。
(长按识别二维码在线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初探》
纵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最深刻的理论创新在中国,最广泛的实际运用在中国,最显著的历史成就也在中国。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研究科学社会主义鲜活生动而又内容丰富的教科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经过检验、由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所证明的正确道路、科学理论、先进制度,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这就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独特的风景线,即着眼于我们所从事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立足于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现成的理论,然后再去实践,而是理论体系、道路、制度三者的高度统一。
(长按识别二维码在线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后,对反腐败思想和理念有了重大创新,如“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标本兼治”、“把纪律挺在前面”、“德法相依”、“净化政治生态”、“永远在路上”等新的思想,这些新的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在认真分析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渊源及其现代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意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特别是对十八大后新的廉政建设思想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展望了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目标、动力及基本保障。并对廉政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借鉴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长按识别二维码在线阅读)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发展方面的展开,是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如何科学认识中国特色政治道路,并对其进行发展和完善?本书注重从学理的角度,用浅显的语言对此作出分析和介绍。
(长按识别二维码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