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企盼。其实世界上事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满舒服。
——刘震云 《一地鸡毛》
《一地鸡毛》是刘震云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小林在单位和家庭的种种遭遇和心灵轨迹的演变。从菜篮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里,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给人们内心和外在所带来的变化。
小林是一个从大学毕业入职国家机关时间不长的年轻人。改革开放初期,夫妻俩微薄的收入既要维持家庭生活的日常开销,还有支付保姆的工资。为了保证家庭用度的正常运转,小两口必须精打细算,凡是涉及家庭支出的不得不斤斤计较。正是这样,小林每天必须起早到供销社排队买相对便宜的豆腐,冬天要冒着严寒排队买廉价的冬储大白菜,舍不得给孩子买奶粉,四口人一顿两菜,即使家里来了客人,也最多添加一荤一素,孩子生病治疗也要反复比较.......之所以活成这个样子,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穷”,因为社会地位的卑微。
因为经济拮据,微薄的工资只能掰着手指头用,即使这样,也会遇到入不敷出的窘迫。这样,家庭战争在所难免,夫妻之间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经常是激烈的冲突没有,局部战争频发;夫妻俩与小保姆的斗智斗勇也时时发生;至于与邻居印度女人的面和心不和更是常态。
不可否认,因为要解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情,所以在处理开门七件事的过程中锅碗瓢盆交响曲有时候就会震耳欲聋。尽管战争不断,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屈辱也好,憋屈也罢,都是因为两个人都是新入职的普通之人,都是靠死工资维持生计。而从作品描写的夫妻俩所遇到的窘迫与尴尬看,它们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生存境遇的活写真。过去如此,现在也是这样。
《一地鸡毛》是一部描写关系学的教科书式的短篇小说,再现了家庭、单位这一微观天地,鸡毛蒜皮,纤毫毕现,不嫌其俗,不掩其恶,“酱缸”之臭,人心之险,一一展示无遗。不管我们多么不想承认,多么不甘心承认,可是最终大部分人,还是会过上这种一地鸡毛的日子。
当然,一地鸡毛的日子,不是让你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让你找准定位。理想也许是感性的产物,可最终一定是理性来结果。自卑与自大的较量中,心怀理想,相信未来。俗人,俗世,也有俗气的幸福。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俗人,一地鸡毛,就变成了人间百味。
1993 年《一地鸡毛》获第五届(1991 —— 1992 年)《小说月报》优秀中篇小说“百花奖”,2000 年《一地鸡毛》被《中华读书报》评为“二十世纪世界百部文学经典”之一。
摘抄
可想想偌大世界,两拳空空,没有别的出路,只好叹息一声,便往回走。
世界说起来很大,中国人说起来很多,但每个人迫切要处理和对付的,其实就身边周围那么几个人,相互琢磨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人生在世,草木一秋。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企盼。企盼是什么?就是理想、猜想、梦想,永远得不到的水中的肉骨头。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聆听《一地鸡毛》精彩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