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闻动态
【全民阅读月·世界读书日】423专题讲座——《诗经》中的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4日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书香助力战情,文化惠民有温度。疫情阻碍了我们出行的脚步,却阻挡不了知识的传播,2022422日槐荫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槐荫区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传播知识、陶冶情操、鼓舞士气等方面的主力作用,积极创新开展线上视频公开课及专题类推荐讲座,丰富广大读者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

最美的情话: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最美的花儿: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最美的女子: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生活日常,从语言到情感,无一不美。

图片 4.png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古人最浪漫的事就是把酸甜苦辣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让我们这群面对各种压力的现代人向往着诗和远方,远方有彩虹,江海壮阔,高山入云,美人如斯......我想,若你静下心来,读一读《诗经》,你会发现,原来最美的风景都在诗人的笔下。

图片 5.png

课程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计三百余篇。它广泛涉及婚姻、家庭、恋爱、农耕、狩猎、战争、劳役等题材,其中有的严正,有的谐趣,时而慷慨悲壮,时而清丽动人。诗句间不仅隐藏着时代的印记,也是各地风土的写照和中华文化最初的奠基。研读《诗经》不仅是学习古典文学,也是在追寻民族的基因,了解我们自身的来历。李山教授通过自己广博的涉猎、客观的探究,在浩如烟海的文字资料前披沙拣金,刊误存真,告诉你关于《诗经》的事实,交给你一把探索中华文化的钥匙。

教师简介

李山教授,1963年出生,河北新城人。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在《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先后出版过《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析读》《诗经新注》等诗经研究专著,曾在《文学遗产》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数十篇。

图片 6.png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可直接听课↑↑

文章来源于国家公共文化云

分享到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