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闻动态
为你读新年|冯骥才《年意》(节选)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3日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image.png

过年,是我们每个人共同分享的记忆。在传世作品中,文学名家对于春节也有着独具一格的体验和观察。在许多大家的妙笔之下,过年的场景更具有独特的意蕴。槐荫区图书馆在新年伊始特别策划了为你读新年线上阅读分享活动,希望用声音带你寻找记忆里的年味。

点击收听

image.png

阅读分享

首期为你读新年线上分享活动,由槐图殷老师分享冯骥才先生的散文《年意》部分精彩内容。《年意》以传统而著名的木版年画入手,调动人们最温馨的情愫。通过直入生活现场,从各色人等的衣食住行中提炼大家内心的向往:年意不在任何其他地方,它原来就在你我的心里。

关于作者

image.png

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当代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神鞭》《高女人与矮丈夫》《挑山工》《雪夜来客》《俗世奇人》等。

《年意》(节选)

作者:冯骥才

年意一如春意或秋意,时深时浅时有时无。然而,春意是随同和风、绿色、花气和嗡嗡飞虫而来,秋意是乘载黄叶、凉雨、瑟瑟天气和凋残的风景而至,那么年意呢?

年意不像节气那样,宇宙的规律、大自然的变化,都是外加给人的。它很奇妙!比如伏天挥汗时,你去看那张著名的传统木版年画《大过新年》,画面上生动地描绘着大年夜阖家欢聚的种种情景,你呢,最多只是为这民俗的意蕴和稚拙的构图所吸引,并不曾被打动。

但在腊月里,你再去瞅这花花绿绿的画儿,感觉竟然全变了。它变得亲切、鲜活、热烈,一下子撩起你过年的兴致。它分明给了你年意的感染。

但它的年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倘若还在画中,为何夏日里你却丝毫感受不到?

年年只要一喝那杂米杂豆熬成的又黏又甜、味道独特的腊八粥,便朦胧看到了年,好似彼岸那样,在前面一边诱惑一边等待了。时光通过腊月这条河,一点点驶向年底。年意仿佛寒冬的雪意,一天天簇密和深浓。

你想一想,这年意究竟是怎样不声不响却日日加深的?谁知?从交谈中愈来愈多说到“年”这个字,是开始盘算如何购置新衣、装点房舍、筹办年货……还是你在年货市场挤来挤去时,受到了人们要把年过好的,那股子高涨的生活热情的感染?

年货,无论是吃的、玩的、看的、使的,全部火红碧绿、亮亮堂堂,那些年年此时都要出现的图案,一准儿全冒出来——松菊、蝙蝠、鹤鹿、老钱、宝马、肥猪、喜鹊、刘海、八仙、聚宝盆,谁都知道它们暗示着富贵、长寿、平安、吉利、好运与兴旺……它们把你围起来,掀动你的热望,鼓舞你的欲求,叫你不知不觉地,把心中的祈望也寄托其中了。

不管今年的希望,明年是否落空,不管老天爷的许诺是否兑现,祖祖辈辈们照样活得这样认真、虔诚、执着,唯有希望,才能使生活充满魅力。

......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