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闻动态
今日芒种|“芒”有所获,“种”有所得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7日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蛙叫虫鸣声中芒种款款而至

今日(66日)618

将迎来芒种节气

此时节

草木葱茏,池塘莲开

北方麦黄,江南梅熟

时光流转之际

已然到了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的仲夏

image.png

芒种的由来是什么?

芒种有哪些习俗?

芒种养生该怎么做?

……

快带孩子一起来看看吧~

芒种 · 由来

芒种,

又名忙种

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

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干支历午月的起始。

芒种一词

最早出自《周礼·地官司徒·草人》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

所谓芒种

是指有的作物应收

谷黍类的作物当

这个时节

人不闲,地不荒

正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候

在很多地方

麦穗收尽,稻秧登场

旱地耕过,灌作水田

image.png

芒种 · 三候

一候,螳螂生

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都是夏天美好景象。螳螂于深秋生子于林间,一壳百子,此时破壳而出。

二候,鵙始鸣

鵙即伯劳,伯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以声命名。《诗经》有七月鸣鵙,周七月即夏五月。

三候,反舌无声

反舌即百舌鸟,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无声也。

芒种 · 风俗

煮梅

有传说称煮梅的习俗起源于夏朝。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但青梅鲜果酸涩,需加工食用,这便是煮梅,而最有名的煮梅典故莫过于三国里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了。

挂艾草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滋生,容易传染疾病,故 5 月有百毒之月之称。芒种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送花神

在古代,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开犁节

浙江一些地区有开犁节,在芒种当天举办。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芒种 · 诗句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芒种前雨

【明】陶安

兼旬天气晴,硗确曝龟坼。

山农欲移秧,三日沛甘泽。

咏廿四气诗 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芒种後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宋】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芒种 · 养生

起居宜晚睡早起

芒种节气前后,人要顺应昼长夜短的季节特点,晚睡早起。

此处的晚睡并非指熬夜,古时候认为晚上11点已经进入子时,视为,同时,日常要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但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旺盛的阳气,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

最好在中午小憩一会儿,时间把握在30分钟至1个小时。

 image.png

饮食须清淡

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

在芒种期间,尽量能够增苦”“减酸

 image.png

心情要放松

此时要调适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这样肌体才能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因此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比如听听音乐、散散步,想想美好的事情等,努力做到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image.png

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节气

芒种一头关联着夏熟麦子的收获

一头关系着秋收稻谷的播种

一收一种之间

时序轮转,时节更迭

高考将至

愿所有考生不负努力,不负时光

皆能有所获,有所得

来源:中国教育报

排版:王童文

审核:殷娜、李蕊

分享到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