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节日。主要有赛龙舟、挂艾菖、食粽、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习俗。本期槐图馆藏图书推荐活动向大家推荐几本关于端午节的书籍,愿您能在书香中度过一个充实而美好的假期。
1《现代青年》
作者:张恨水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馆藏地点:槐图二楼成人外借
索书号:I246.5/211
原文精彩内容:倪洪氏斟了两杯茶,让他爷儿俩坐着,把粽子和糯米糕移了过来。计春笑道:“这一早东西都预备好了,多谢干娘费心。天还没有亮,你先吃两个粽子罢。”倪洪氏一伸手,就拿了一个粽子,将棕箬剥了,用筷子夹了蘸好了糖,然后送到计春面前来,笑道:“恭喜你今天毕业,不要忘了高中,高中,粽子总是要吃一个的这是好口气,以后你还要高中呢。”计春接了粽子吃着,笑道:“干娘还是这种旧脑筋,以为读书的人,都是像从前三考一样,赶考中状元。我和爹爹早说好了,初中毕业以后我就去学工……
——张恨水《现代青年》
2《雅舍谈吃》
作者:梁实秋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馆藏地点:槐图二楼成人外借
索书号:I266/477
原文精彩内容:
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独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说应该吃粽子!”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做“粽子节”比较的亲切些。
——梁实秋《雅舍谈吃》
3《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高鹗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馆藏地点:槐图二楼成人外借
索书号:I242.4/431
原文精彩内容:
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说着命小丫头子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曹雪芹《红楼梦》
4《端午的鸭蛋》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馆藏地点:槐图二楼成人外借
索书号:I217.2/65
原文精彩内容: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5《端午节》
作者:李楠楠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馆藏地点:槐图二楼成人外借
索书号:K892.11/1
原文精彩内容:
当吃粽子成为端午节的习俗固定来时,人们用各种传说故事来说明它的起源和意义。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关于粽子的起源,民间最普遍的说法是和屈原有关。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忠君爱国,但是却遭楚王流放,最终自沉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原就这样离开了,实乃国家损失。所以百姓为了不让鱼虾损伤屈原身体,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原肉身。而后,屈原托梦给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石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李楠楠《端午节》
撰稿:王童文
拍摄:王名扬
审核:殷娜、王晓倩
签发:程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