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在济南“享”来槐荫过暑假。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众对国画艺术的认知和欣赏水平,8月24日下午,由槐荫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区图书馆承办的“丹青雅韵”槐图写意花鸟画研习班系列课程第四讲在六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期分享石榴画法。
“烈日烧成一树彤,万花攒动火玲珑。高怀不与他人近,破腹时看肝胆红。”石榴被喻为“多子多福”“笑口常开”。同时也被喻为昌盛、繁茂、和谐、团结的象征,是古今画家所喜欢表现的题材。
课上,主讲老师分享了历代画家的石榴绘画特点,结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吴昌硕的《石榴图》详细剖析了石榴的结构特点:石榴是落叶乔木,干高可达一两丈。花分单瓣、重瓣两种。有红、黄、白、玛瑙等颜色,萼肥厚,筒状。叶长椭圆形。果实为球状,前端有“嘴”,绘制时,一定要用提斗笔,用大笔画小画既大气又有变化,突出层次感。
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倾囊教授石榴的绘画技法:“第一步打稿构图,力求画面均衡、和谐、饱满。然后中锋用笔重墨勾出石榴果实和枝干,注意用笔,线条要有粗细、顿挫、长短、曲直的变化。”讲练结合的教授方式不仅让读者们增长了绘画技艺,还提升了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槐荫区图书馆举办写意花鸟画研习班系列课程,旨在发挥图书馆在美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读者能够亲身感受国画艺术的魅力,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撰稿:王童文
拍摄:王名扬、吕苗
审核:殷娜、王晓倩
签发:程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