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将至,新旧更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槐荫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图书馆依托国家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精选“年话年画——无限的生气与喜悦”线上讲座惠及广大读者,欢迎大家在线学习,感受年画这门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张贴于大门、室内,可令居室焕然一新,为新年增添吉庆氛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年画艺术绵延千年而不绝,其顽强的生命力主要来源于自身既扎根于民间乡土生活,又努力表现出超脱世俗的艺术美感;既贴近社会现实的原来风貌,又充满浪漫的艺术想象空间,因此深受大众喜爱,被誉为是最能反映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郑振铎先生曾在《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一书中提到,年画可使“家庭里顿时现出无限的生气与喜悦”。年画艺术起源很早,历史上有多个名称,北宋时称作“纸画”,明代称为“画贴”,清初北京地区,因所用年画多产自距离天津卫不远的杨柳青镇,故称“卫画”;此外还有“画片”“画张”等称谓。“年画”一词最早见于晚清李光庭所著《乡言解颐》一书,在“新年十事”中他提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从文字中,也可窥见清末家庭张贴、赏阅年画的场景。
《年话年画——“无限的生气与喜悦》
点击观看线上讲座
来源:国家图书馆
编辑:王童文
审核:殷娜、王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