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闻动态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0日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的文化很多,但真正留下的很少。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文化在慢慢消失。正因如此,国际上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一席之地,更显得弥足珍贵。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人文文化遗产具有同等重要的文化意义。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并设立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定于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本周六即将迎来第十五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槐荫区图书馆将为您带来关于非遗的“前世今生”,和您一起走近非遗。

图片 2.jpg

  节日由来

 

  自20世界30年代起,国际上就有人提出过关于“有价值的建筑和地区”的保护问题。此后数十年,一直有人为保护问题付出着贡献。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提出要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当时提出了“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概念。

  1992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将文化景观作为文化遗产的类型,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199711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得到国际的认可。

  在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一直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冯骥才就提出:希望中国也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定一个“文化遗产日”。


  设立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能够反映某地区、某国家的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程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能被世界瞩目,还能被更好地保护传承。

  申遗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秀丽江山的珍视情怀,是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文明范,绝不能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幌子对自然遗产进行掠夺式开发,更不能让文化遗产囚禁在博物馆里大赚门票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世界非遗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内容在逐渐丰富,大体由亚太、欧美、拉美、非洲和阿拉伯地区这五大区域组成。

  接下来,槐荫区图书馆邀您一起,对世界上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一个简单了解。

图片 6.jpg

(游吟歌师歌曲)

图片 5.jpg

(蒙古族长调民歌)

图片 3.jpg

(板索里史诗说唱)

图片 1.jpg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图片 7.jpg

(姆班德或耶路撒勒玛舞)

图片 8.jpg

(西西里木偶剧)


  以上向您展示的只是世界上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珍贵又神秘。


  中国非遗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下图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

  “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

  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图片 4.jpg

  中国入选非物质遗产文化的内容也特别丰富,比如昆曲、珠算、剪纸和雕版印刷等等,都是中国非遗中珍贵的内容。

图片 14.jpg

图片 13.jpg

图片 12.jpg

图片 11.jpg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设立,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突出作用。文化需要接替传承,只有我们自己脚踏实地的落实下去,才是对非遗文化的保护。

槐荫区图书馆将持续为您推送关于“非遗”的更多精彩内容,与您相约共建书香槐荫。

图书馆二维码2.jpg


分享到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