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闻动态
白露:一场秋雨一场寒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0日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97128分迎来白露节气

天气转凉,草木凝露

图片 18.png

北京的北海公园里有个承露盘。蟠龙石柱上,一位铜仙双手托盘,承接露水。可见在古人眼中,露水似乎不是普通的水,很有神圣感,所以名字也就非常脱俗,比如甘露、仙露。为什么会出现露水?这要从露点说起。露点,是一个气象名词,是指在固定气压下,空气之中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到的温度。

一般而言,温度越高,空气对水汽的容纳能力越强。当温度降低的时候,空气就容纳不下那么多的水汽了,就饱和了。多余的水汽怎么办呢?就只好由气态变为液态。达到露点之后,凝结的水飘浮在空中,就成了雾;附着在物体表面,就成了露。而当露点低于0°C时,称为“霜点”,就开始结霜了。对于黑龙江、内蒙古等高纬度地区而言,“白露点秋霜”或者是“白露前三后四有秋霜”。白露节气,似乎已是

图片 19.png

白霜节气。

对于节气起源地区而言,白露时节的天气是怎样的呢?用唐代诗人元稹的话说,是“露沾蔬草白,天气转清高”。这是一个“清高”的节气。雨少了,云也少了,所谓天气的清高,是天空的清澈、高远。

白露时节,早上有露水,往往预兆当天的天气可能会很晴朗。虽然朝露很美,但是过于短暂,只是秋日清晨的一个小小的插曲。所以才有“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叹

白露 养生

白露节气,昼夜温差加大了。按照古人说法,是“大抵早温、昼热、晚凉、夜寒,一日而四时之气备”。一天当中像是四季轮替。早晚秋凉,白天夏热,这正是“秋令”的特征。古人说“露凝而白,气始寒也”。说是寒,虽然有点夸张,但早晚确实有点冷了,清晨出门时,经常有一种冰箱冷藏室的感觉。所以老话儿叮嘱我们:“白露身不露。”白露节气关于着装的很多谚语,都像是谆谆教诲。夜里睡觉也得盖好被子了:“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短裤、短袖就不能再穿了:“白露不露,长衣长裤”“白露身不露,露了没好处”。白露的时候衣着要注意,饮食也需要注意。天气渐渐趋于干燥,所以饮清茶、吃水果,以减少秋燥。白露时节的养生,也被称为“补露”。

图片 20.png

有一则谚语,乍一听令人窃喜,叫做“白露后,不长肉”。但遗憾的是,它说的不是人,而是指北方的荞麦。这则谚语,完整的说法是:“白露前,荞麦熟;白露后,不长肉。”白露之后,气温低了,消耗少了,反倒是人们容易长肉的时候。粗略而言,白露时节:南方依旧夏,北方渐次秋。南方金风去暑,炎威渐退;北方玉露生凉,已及新秋。《楚辞》有云:“白露纷以涂涂兮,秋风浏以萧萧。”全国总体而言,白露时节降水显著减少。二十四节气中,全国的降水,总量减少最多的,是寒露,其次就是白露,这两个“带露”的节气。仿佛是露多了,雨便少了。

白露丨民俗·饮食

酿米酒

江苏,浙江,湖南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等地有自酿米酒民俗,特别是白露时节,尤其乐于酿米酒。这个时节酿出的米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作“白露米酒”。

龙眼

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民俗。民间认为,白露吃龙眼能大补身体。这是因为龙眼有补血养血的功效,让人脸色红润。此外,龙眼还有安神、缓解失眠的作用。

喝白露茶

白露时节,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此时正是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节气之前采摘的茶叶叫早秋茶,从白露之后到十月上旬,采摘的茶叶叫晚秋茶。相比早秋茶,晚秋茶的味道更好一点,深受茶客喜爱。

采十样白

在浙江温州一带,尤其是苍南、平阳等地在白露之日有采“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的民俗。“十样白”就是十种带“白”字的中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中草药。

打核桃

白露时节是核桃成熟的时期。农谚中有“白露打核桃、吃核桃”的说法。这并不是因为核桃成熟才如此说,主要是白露节气到来后,天气渐冷,人体需要一些温补的食物让身体逐渐适应。

来源:央视中文国际CCT

分享到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