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俗称“小年”。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著名作家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曾记录过一系列有关春节的民俗,其中就提到了小年,字里行间透出了浓浓的年味儿。
从小年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采买年货、打扫房屋全都提上日程。
关于小年,你知道多少呢?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关于小年的那些事儿吧。
小年究竟是哪天?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有些地区也会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
小年的由来
小年是传统的祭灶日。
灶神俗称灶王爷、灶公、司命,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中特别崇拜的神灵。
民间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子时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和恶行,用以督促这家人的日常行为自律。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习俗
祭拜灶王
小年这天,中国许多地方会在家中厨房放置灶王神像,人们称之为“灶君司命”,据民间传说他是“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掌管人间各家灶火。
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百姓能否吃饱饭是安居乐业的表现,灶神掌管灶火则是掌握了中国人的命脉,因此灶王在民间十分受到重视。
祭灶时,人们会在贴于厨房的灶王爷、灶王奶奶像前的桌案上摆放供品,其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意在让灶王爷上天汇报时多说“甜言蜜语”。然后,把灶王爷、灶王奶奶像烧掉,送灶神上天。
吃糖瓜
祭灶结束,灶糖便落在小孩儿的嘴里,这类食品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这甜甜黏黏的零食,成了孩子对过年最大的期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祭灶仪式日趋消亡,但“糖瓜”作为过年的第一信号,以及它所传达出的求吉纳祥的美好寓意依然保留下来。
大扫除
民间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贴窗花
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心灵手巧的人们用剪刀在红彤彤的纸上,刻画出了对新年的美好向往。
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莲(连)年有鱼(余)、鸳鸯戏水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小年诗词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腊月二十四夜口号
(明)于谦
金炉银烛夜生春,
爆竹声催节候新。
自笑中年强随俗,
买饧裂纸祀厨神。
民间《腊月歌》有云:二十三,糖瓜粘(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按着这个节奏,准备过年吧!
图文来源:综合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公众号、新华网公众号、人民日报公众号、文化西城公众号、党建头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公众号、视觉中国等。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