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闻动态
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书籍推荐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06日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

423日,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国家图书馆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揭晓。

文津图书奖是国家图书馆主办并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奖项。参评图书分为社科类、科普类和少儿类3类,侧重于能够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公众人文与科学素养的非虚构类(少儿类除外)普及性图书。评选范围是上一年度11日至1231日(以版权页记载时间为准),由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出版机构在国内正式出版、公开发行(包括限国内发行)的汉文版图书,不包括重印本和已获过文津图书奖的再版图书。

图书通过出版社推荐、读者推荐、作者自荐、专家推荐、图书馆推荐等多种渠道参评。评审工作由国家图书馆牵头成立的组委会策划组织,聘请馆内外专家组成评委会,评选产生获奖图书及推荐图书并通过媒体予以公布。

你想知道今年的获奖图书有哪些么?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 2.png

籍简介

农业起源与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并称考古学三大起源问题。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起源事件。它引发的一连串变革,可与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世界产生的影响相媲美。它是欧洲考古学泰斗柴尔德眼中的新石器革命,也是这本书探讨的史前的现代化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环境复杂,在不同地域生活的狩猎采集者各有其生存策略,不同地区农业起源的过程也完全不同。从狩猎采集到农业产生,发生了哪些转折性事件?为什么在有的地方农业呈燎原之势,而有的地方迟迟不肯出现农业的萌芽?本书介绍了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各种定义和理论方法,利用当今气象站资料模拟了史前狩猎采集者的生计策略,结合考古发现回答了中国农业起源过程中种种复杂的问题,为我们重现这一变革中的细节。

图片 3.png

书籍简介

《阅读的力量》为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弗兰克·富里迪的代表作,是西方阅读文化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富里迪通过全面梳理苏格拉底时代至当代的数百位西方重要思想家有关阅读和读写能力(literacy)的经典论述,从中提炼出一系列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观点,并在具体分析它们各自的文化根源、理论特征及其内在张力和分歧焦点的同时,系统考察了阅读与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阅读对不同文化处境中的读者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不同时代的主流文化观念和技术变革对阅读之地位和读写能力之意义的影响等。

图片 4.png

书籍简介

100年前,“中国该向何处去”的疑问萦绕在每一位爱国人士心头。彼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光荣诞生并在顽强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本书溯源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迄20世纪初,下及1929年古田会议,以宏大史观配以全景式叙事方法,书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背景下的中国,讲清党在生死关头将作出怎样的关键抉择,红色火种又如何在沉沉黑夜中成功燎原。

本书摆脱传统的通史写作框架,以“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为切入口,开启一段寻根溯源、温故知新之旅。

图片 8.png


书籍简介

本书从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十个独具代表性的考古遗址,分别由十位负责一线勘探的考古人讲述,以亲历者的角度为公众揭开考古探掘的面纱,带领读者来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现场,讲述中国十个重大考古发现的发掘经历、前沿进展以及文明背后的故事。这一个个现场如同时间胶囊,展现了中国各阶段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风貌,提供了独立于文献之外的历史信息,给予我们另一种观察中国文明的视角。

 

图片 9.png

书籍简介

著名学者、病理生理与药理学家韩启德院士以“医学的温度”为主题,结集了近些年对医学的本质、医学史、叙事医学、精准医学等的人文思考,阐述了对癌症、传染病、中医、死亡等的独特看法,对癌症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等人们习以为常的医学观点提出质疑和建议,对全速发展的现代医学技术及其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审视,提出应回归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医疗、不能忘记医学的来路和归途等观点。本书对人们重新认识现代医学乃至重新认识自我都极具启发意义。

图片 15.png

书籍简介

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观看者如何无可争议地塑造了“中国绘画”这一伟大的艺术传统。他认为,中国境内的观看者对“中国绘画”的演变至关重要。通过考察描绘观看绘画的场景的作品,他向读者介绍了观看者的理想类型:士绅、帝王、商贾、民族和人民。在讨论中国艺术观看者的变化时,柯律格强调,中国文化中意象的多样性,使我们无法明确概括出“中国绘画”的构成。探索艺术作品与观看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将使我们对“中国绘画”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变革产生新的认识。

汉画像石被视为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翦伯赞先生曾说,假若将汉代石刻画像等艺术中所凝固的汉代人民现实生活的形象,加以有机组织,则两汉的历史“将会在我们面前浮凸起来,表现为一种立体的形象”。

图片 16.png

书籍简介

《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秉承张道一教授化深奥为平易的一贯风格,精选600余幅汉代画像石图片,将那些形色各异的画面分为人物与世俗、神话与传说、祥瑞与游艺三类,通过对出处、形象、情节、文字等的解读,带领我们抵达1800多年前的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汉代社会风情,了解那些刻在石头上的传统。

图片 17.png

书籍简介

王水照教授曾于中国社科院任钱锺书先生助手多年,二人虽无师生之名,而有师生之实,始终保持密切的来往。王水照对钱锺书的学术、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他在宋代文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亦曾受钱锺书启发。

本书共分四辑,涉及钱锺书的生平曲折、为人处世、学术成就尤其是宋诗方面的成就、对钱锺书手稿集的解读与探讨等多个领域,既有作为学界同仁对钱锺书学术上的精辟解读与探讨,亦有作为朋友、学生角度的温情缅怀,多有一手材料和独家见解,洵为研究、了解钱锺书不可不读的著作。

图片 18.png

书籍简介

深海,是新世纪谈论的新题目,是地球系统中关键而又缺乏了解的部分。深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及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圈资源。从20世纪晚期起,人类开始进入海洋内部, 对于深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认识,这些认识正在成为科技发展和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

《深海浅说》从海洋的深度探测开始,从深海的基础知识,一直讲到深海的开发利用,层层深入,介绍了截至目前深海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展示了最新的深海探测技术,列举了深海前沿研究面临的科学挑战。

图片 19.png

书籍简介

生物世界的基本规律是演化,演化的核心机制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是基因。 

亿万年来,细菌在与病毒经久不息的鏖战中,演化出了一套适应性免疫系统:CRISPR。即,细菌会记住病毒的DNA序列,等后者再次入侵时予以反击,切断其DNA 

亿万年后,生物圈的后来者 ——人类——认识了基因,解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学会了阅读基因。现在,有了CRISPR这把上古神剑,人类更进一步,可以轻松地编辑基因了。人类已经有能力重塑生物圈(包括人类自己)的演化,但我们能承担起这份责任吗?

 CRISPR的发现与应用,是生物学进入21世纪以来最激动人心的故事,没有之一。CRISPR技术的先驱之一杜德娜与亲历者斯滕伯格,回顾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梳理了相关社会与伦理议题。本书值得所有关心生物技术与人类命运的人阅读。

图片 30.png

书籍简介

弦理论、黑洞、奇点、引力波、平行宇宙、时空弯曲、量子纠缠,这些炫酷的前沿物理奇观,到底怎么回事?

本书作者美国物理学博士,抖音、喜马拉雅爆火科普青年严伯钧,让硬核物理知识通俗化,实例比喻、漫画还原,图解说明,小视频出境,让小白秒懂难啃的物理学原理。本书以人感知世界的六个维度为切入点,展示六极:极快、极大、极重、极小、极热、极冷。通过 104 节主题课、44 种理论、541 个物理学概念、25 个经典实验、47条物理原理,让普通人轻松掌握物理大厦知识体系。

图片 31.png

书籍简介

公式是人类千百年来顶尖智慧的结晶,量子学派历时四年,从上千公式中精选出23个经典公式,用人文解析数学之美,用公式重构思考体系。

无论是公式中内含的优美逻辑、严谨推理;还是公式背后存在的伟大历史、顶尖智慧,晦涩难懂的公式,在这里都变得美而有趣!

图片 32.png

书籍简介

30 亿年前漂浮在浅海里的单细胞斑点开始,制造人类身体的基因就已经存在了。这些基因可能来自水里的鱼、天上的鸟,甚至已经灭绝了的恐龙,经历了漫长的 30 亿年,才造就了现在这个独一无二的你:

你是唯一有下巴的动物;是唯一会因为情感而流泪的生物;也是唯一把空气和食物送往同一条通道的哺乳动物。你的眉脊不再向前凸起,取而代之的是风度翩翩的小眉毛……翻开本书,从单细胞斑点讲起,看看 30 亿年来你的身体的进化史!

图片 33.png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了关于生物进化论百年论辩的历史,生动再现了科学界、哲学界的巨人们围绕进化论的起源和发展争论不休的场景:进化论与神创论的对决、拉马克主义与达尔文主义的角逐、达尔文主义的内讧、社会达尔文主义引发的争议……每一次论战就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从而一步步揭开进化论的神秘面纱。

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幽默而流畅的文笔,带领我们亲临论战现场,领略思维冲击,探索生命进化的奥秘。

分享到
网站访问量: